close
我們很容易在不同的場景看到父母很嚴肅的“教導”孩子說「對不起」。孩子不說,父母就揚起聲音一定要他說。狀況有可能是: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、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、孩子講了不該講的話,如”我討厭你”;也可能是孩子尿床了、吃飯吃太慢了、把哥哥課本畫得亂七八糟….等等。這些完全不同的事件,應有不同的解決問題方式。但通常大人忘了教孩子如何面對問題(闖的禍),卻只要求同一個做法說「對不起」。除了和別人相關的,例如:撞了人、搶了別人玩具……等,要和那個當事人說對不起外,其他行為問題,例如:打翻牛奶、吃飯慢……等,卻一律是和爸爸媽媽說「對不起」。

這樣的教導模式,假以時日,孩子可能很會說「對不起」,但行為卻沒有進步或改善。妳氣得追著罵,孩子還頂嘴:「我跟他說過對不起啦!」是的,這就是我們教他的對應模式,用說「對不起」來解決問題。於是孩子自然學會打人照打,打傷人後被罵再說聲「對不起」就可沒事了。

所以我教孩子說「請」、「麻煩您」、「謝謝」…..等禮貌用語,卻不要求孩子說「對不起」。因為要學會說「對不起」之前,最重要的是同理心,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,才能表達心中的歉意。因此,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,同理心尚未完全建立之前,更重要的是教導孩子,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。例如:撞了人,趕快看看對方有沒有受傷?問問:「很痛嗎?我帶你去擦藥好嗎?」打翻了牛奶,趕快找抹布擦拭;講了難聽的話,告訴他「媽媽聽了很傷心」……等等。總而言之,我們要教導孩子能站在別人的立場著想,例如:對孩子說「如果媽媽現在把妳的玩具搶走,妳會怎樣呢?」一但孩子學會同理,年紀稍長,自然就會適時向人由衷表達歉意。相反的,在他尚未理解「對不起」的意義時,學會覆頌這三個字並不能改變孩子的行為,也沒有達到向對方道歉的目的。因此建議家長,先教孩子解決問題,遠比只會口頭上說「對不起」來得重要。

 
楊婷舒-嬰幼兒教育專家 
《摘自巧連智月刊寶寶版 2008年07月號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s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