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作夢沒什麼了不起,人天天睡覺就會作夢,可是,更有人愛做白日夢,專門幻想一些不可能的事,當一個愛作夢的人,其實沒什麼不好,夢想是驅使人不斷往前進的動力,而美國的黑人人權鬥士金恩博士(Martin Luther King)說過,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"I Have A Dream."


端午過後的夏日,因為颱風來襲,時而傾盆大雨,時又酷熱難耐,反覆無常的海島型氣候,讓人恨不得只想窩在舒服的冷氣房中,哪都不要出門。同時,我的工作因為公司部門職務調整,面臨極大的挑戰與轉變,在這段過渡期,每一件事就像燙手山芋般的難以處理,曖昧不清,如何釐清事物的原貌,回歸正常運作軌道,都是我得硬著頭皮一樣一樣去克服的,無法避免。


工作越是忙著焦頭爛額,越是要靠閱讀和音樂來洗滌疲憊的心靈,否則還真沒有動力繼續明天那些沒完沒了的事情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和村上龍都叫村上,可是村上龍的書我卻一本都沒看過,因為沒什麼特別的動力驅使我去看,因此,知道這號作家好幾年,直到最近在辦公室看見K同事買了,基於好奇,向K同事借了《到處存在的場所 到處不存在的我》來瞧瞧,而時間切割的太瑣碎,於是只能利用上下班坐捷運的零碎時間來看。


L同事打了個很妙的比喻,如果要形容村上春樹的作品是夢幻、超現實的,那麼村上龍的文字就是極盡可能的現實風格,嗯,翻開第一篇的篇名頁,就讓我一驚,「我終於明白,真正能夠作為支撐的東西就只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而已。如果不到各地去看看,不閱讀各種書籍,不聽音樂的話,就不可能發展出自己的想法。」正與我的現況不謀而合。


原來村上龍在後記提到,「那些主角是為了追求在日本社會中無法完成的『自我實現』,起程前往海外,從過去到現在的電影及小說都經常採用這樣的最後一幕。因為其中有一種『從日本社會的煩擾中脫身,前往未知的土地找尋希望』的味道。」在這幾個短篇故事中,村上龍運用雙場景的敘事手法,描述主角身在某場所進行某件事,但內心卻波濤洶湧,思緒不斷地切換,本書的主角個個對現實生活都有程度上差別的不滿,並尋求各種可能的出口,透過筆下人物道出現實世界中,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最初的夢,而夢想總是美好,但在追求的過程中,跌跌撞撞,而最後呢。


書中的故事情節看過已不甚記得,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幾段發人省思的對話,彷彿會猜人心思般地,切中人心。「若是將下一部電影的構思跟別人說了的話,要把電影拍攝出來的決心就會變淡,那個男人曾經對我這麼說。」唔,如果將自己心中一直想要做的一件事的想法,跟別人說了的話,會不會也讓決心變淡!?我不知道,不過還蠻同意這樣的說法,說出來就是想減輕一些自身的壓力吧,才不至於一人獨自承受一切吧。


「光是讓別人聽一下電影的點子就會覺得比較安穩一些。就好像傾斜的翹翹板一樣,如果自己本身不是處於不安定的狀態,就沒有辦法把電影拍出來。製作電影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所以,即使只是從『說不定這部電影並沒有辦法實現』的不安之中稍微獲得解放,絕對要把這部電影拍出來的決心就會變淡。」也並不是每一件事都如此,當面臨重大的決定時,自己倒是得好好想清楚,想仔細,尋求他人的意見,是幫助自己擁有更多的資訊,不至於誤判情勢,而到底要如何做決定,不是別人能左右,能夠順從自己的心意,全心全意去追求夢想,並不容易。每個人都在尋覓屬於自己的夢,正所謂「有夢最美,希望相隨」,有了方向就不要遲疑吧,just do it!


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,八個短篇小說刻畫各個人物特有的希望,那是只屬於自己,不可思議的,可以「自我實現」的希望。


它觸動了我追求夢想最初的心情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s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