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孩子已經進入2~3歲的階段,開始很會走路、也會跑步,說話的能力也越來越好,會使用湯匙、叉子等餐具自行取食,也可以跟家人一起同桌用餐。但是不知為什麼,有的孩子總是無法專心好好吃飯,常常一頓飯吃上一、兩個小時。有時父母屢勸無效之後,恐嚇甚至打罵都來了,仍是無法讓孩子就範快快吃完飯。吃飯演變成每日親子的緊張時間,的確讓人很受挫。


其實孩子不專心吃飯都是有脈絡可循的,原因如下:


1、是否用餐前一小時之內讓孩子吃點心、喝牛奶,尤其是吃了甜食及含糖飲料?
      2~3歲的孩子胃口本來就不大,用餐前吃了容易有飽足感的含糖食物或點心,自然對正餐就更沒味口了。

2、吃飯時,是否讓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?
      2~3歲的孩子是無法一心二用的,所以額外的干擾都會讓他們分心。

3、孩子是否帶著玩具上餐桌?
      有的父母以為這樣可以讓孩子坐在餐桌前久一點,但孩子卻分不出是用餐為主或玩玩具為主,反而邊吃邊玩吃得更久。

4、食物的口味是否過重?肉跟菜是否過於大塊,讓孩子難以咀嚼?
      現代家庭的外食機率高,而外食的餐點對孩子來說,並不符合咀嚼能力跟味覺發展。即使勉強吃,除了吃不快,也常造成孩子日後高鹽、高糖跟高油脂的不當飲食習慣。


要讓孩子好好吃完飯並不難,但父母要有明確的原則及決心。最好的方式是:


1、杜絕餐前、餐後的多餘飲食。
餐前不提供點心的原則同前述。當孩子正餐沒吃完時,不要怕他餓而在餐後立刻泡牛奶給孩子喝,或讓他吃零食、點心。孩子都很聰明,他們對這樣的舊經驗會歸納出:只要不吃飯就有牛奶、餅乾可以吃,反而對正餐更興趣缺缺,一心只想等到餐後吃點心。這就是一般家長常會說:小孩都不吃飯,可是餅乾就可以吃很多的原因。這是不良飲食習慣,而這樣的飲食習慣都是成人無意之中養成的。


用餐前先跟孩子溝通好,吃完飯可以吃水果或甜點這些他喜歡的點心,但如果飯沒吃完就表示肚子不餓,接下來就只剩睡前可以喝牛奶。讓孩子不要心存「飯不吃,只吃零食」的心態。


2、布置好固定的餐桌座位,親子一同用餐。
用餐時間,全家都坐在固定的用餐位置用餐,讓孩子養成習慣。當坐在這個位置時,就是吃飯時間到了。


3、餐點的內容多一點變化,在平日多留意孩子的食物偏好。
如果每天餐桌上都有孩子愛吃的一、兩道菜,自然食欲會好一些。然後替孩子餐盤上的食物做好配色或加上些可愛的裝飾,甚至可以把飯做成可愛動物造型(例如:用海苔做成熊貓臉),讓孩子視覺上先享受了食物,再要求他把賞心悅目的食物吃完,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。


4、用餐的方式最好像西式餐點,每人一個餐盤,一套餐點。
孩子吃得不多(每個孩子食量不盡相同,不必勉強一定得吃多少,以孩子平日能接受的正常量為主),用餐盤盛菜的方式,可以讓孩子也預知他該吃多少的食物。如果太多,還可以在用餐前先調整,以免吃到一半才起爭執。


當然剛開始飯量不要給太多,要讓孩子容易吃得完,這樣的成就感,會讓孩子願意配合。當孩子把飯吃完後,父母適度的嘉獎一下,也可以讓孩子提高自信及配合意願。


不過,當孩子開始嘗試挑戰父母親的規則而不願把飯吃完,那也無妨。用餐時間結束就收拾餐盤,但是切記,要堅持不給點心的原則,不要因孩子吵鬧就妥協,因為孩子一定會嘗試用哭鬧的方式來讓父母的努力功虧一簣。父母一旦拗不過孩子而同意給點心之後,要再訂定任何用餐規則都很困難,因為孩子已經認定只要吵鬧,就能破壞任何規則。


聰明的家長們,該如何做應該很清楚了吧!其實2~3歲的階段是養成生活秩序感最好的時期,只要家長能夠掌握自己的原則,孩子通常也就慢慢的能夠遵循。如果連大人都朝令夕改,孩子也就認為凡事都是比誰鬧得兇、鬧得久。而在這一點上,大人絕對輸給孩子,因為孩子可以用所有的精力來與大人抗爭,而大人大概很難有這麼大的耐力吧!


所以,方法很重要,參考上表的好方法,堅持原則的執行,相信您的家裡也會有個貼心好帶的小寶貝。




楊小惠-台北市私立聖安托兒所所長
《摘自巧連智月刊幼幼版 2007年11月號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s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